骨折后如何科学?这份实用指南帮你少走弯路
近气温骤降,路面湿滑导致摔伤骨折的患者明显增多。作为骨科门诊常见的损伤之一,很多人对骨折的认识仍存在误区。今天我们就来骨折那些事,帮你掌握正确的应对方法。
一、骨折的典型表现,千万别不当回事
骨折明显的症状是剧烈疼痛和受限,但有些细微表现容易被忽略。如果受伤后出现以下情况,建议尽快就医:
1. 受伤部位肿胀,皮肤出现淤青
2. 肢体出现异常弯曲或变形
3. 轻微触碰就疼痛难忍
4. 完全无法承重或
尤其要提醒中老年人,骨质疏松患者可能只是轻轻跌倒就会骨折。曾经有位60岁的阿姨买菜时滑倒,当时觉得只是扭伤,三天后肿胀加重才来检查,结果发现是腕部粉碎性骨折。
二、急诊处理记住这四步原则
遇到疑似骨折的情况,正确的现场处理能避免二次伤害:
1. 停止:立即停止使用伤肢,避免骨折端移位
2. 简单固定:用木板、硬纸板等临时固定,没有材料时可把上肢固定在躯干上
3. 冰敷消肿:用毛巾包裹冰袋冷敷,每次15-20分钟
4. 及时送医:不要自行复位,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
特别注意:开放性骨折(骨头刺破皮肤)要用干净纱布覆盖伤口,切忌自行冲洗或涂抹药物。
三、治疗方式怎么选?要看具体情况
很多患者一来就问"必须要手术吗",其实治疗方式取决于多个因素:
• 保守治疗:适用于无移位或轻微移位的骨折,常用石膏或支具固定4-8周
• 手术治疗:移位、关节内骨折等情况需要内固定,现在多采用微创技术
• 训练:拆除固定后要循序渐进进行功能锻炼
上周接诊的一位篮球爱好者,踝关节骨折后选择保守治疗,但因固定期间私自拆石膏导致畸形愈合,不得不进行二次手术矫正。
四、期这些错误千万别犯
骨折愈合需要时间,但很多患者因为着急犯错:
1. 过早负重:骨痂形成需要4-6周,提前可能造成再次骨折
2. 忽视营养:每天要足够的蛋白质、钙和维生素D摄入
3. 放弃复查:定期拍片才能判断愈合情况
4. 惧怕:拆除固定后适当能预防关节僵硬
建议期每周吃2-3次深海鱼,每天晒20分钟太阳,配合医生指导的训练。
五、关于骨折的五个常见疑问
Q:骨折后喝骨头汤有用吗?
A:骨头汤钙含量其实很低,500ml仅相当于半杯牛奶,直接补钙更。
Q:为什么年轻人骨折愈合更快?
A:25岁前成骨细胞活跃,30岁后骨量开始下降,所以中老年人期更长。
Q:打石膏后皮肤瘙痒怎么办?
A:可以用吹风机冷风档吹,切忌用硬物伸进去抓挠。
Q:骨折线消失了就完全了吗?
A:还需要2-3个月逐渐强度,期间避免剧烈运动。
Q:阴雨天骨折处酸痛正常吗?
A:这是常见的后遗症,热敷和适度可以缓解。
后提醒大家,预防永远胜于治疗。冬季出行要穿防滑鞋,居家做好防跌倒措施,运动时做好防护。如果不幸发生骨折,一定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诊,按医嘱科学。


